兩岸嘉賓在現場揮毫,寫下“漢字藝術源遠流長”八個大字。(中國臺灣網 董潔 攝)
中國臺灣網5月15日北京消息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5月15日上午,在一片朗朗的讀書聲中,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孔廟隆重舉行。原文化部長,著名作家王蒙,臺灣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副會長林谷芳等兩岸嘉賓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兩岸共同舉辦漢字藝術節將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的情感,促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蓖趺稍谛侣劙l布會上致辭說,漢字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作為記錄語言、交流信息、傳承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漢字文化關系到兩岸同胞民族情感和文化認同感的維系。特別是在現代化進程加快的今天,兩岸共同保護、傳承、弘揚漢字文化顯得尤其重要。大陸同胞與臺灣同胞都是炎黃子孫,兩岸都把漢字作為共同的書寫體系,并在堅守和傳承漢字文化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兩岸進行漢字藝術交流,對于進一步發展與繁榮兩岸的漢字文化、對于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對于增強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臺灣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示,漢字就像一幅畫,代表了許多的意義,越看越有味道,漢字藝術歷史悠久,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以漢字藝術節的形式來展示漢字藝術,將更加形象具體地體現漢字文化,“希望兩岸一起推動漢字藝術,將來世界上有更多的人應用、欣賞漢字,不僅會寫,還要寫的好看,寫出個性!”
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兩岸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紛紛展現了漢字的藝術魅力。60名身著學生服、手持線裝書的學童在大成殿前的石階上誦讀《弟子規》篇章,臺灣作詞人方文山和大陸書法家楊濤分別向王蒙和劉兆玄敬獻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青花瓷瓶,大陸絲竹名家張維良、黃梅、葛詠共同演奏了絲竹雅樂,臺灣舞蹈名家許芳宜表演了漢字舞蹈《敬、靜、境》。兩岸嘉賓在現場揮毫,寫下“漢字藝術源遠流長”八個大字,象征兩岸齊心協力,共同傳承中華文化。
據介紹,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將通過漢字以及漢字歷史的美學梳理、經典文本的記憶呈現等內容,分別從漢字的字象與字義兩個角度,揭示漢字所承載的歷史與文明內涵,并折射當下,引發公眾對漢字文化的再思考。
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藝術研究院與臺灣文化總會聯合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推廣中心、中華新文化發展協會協辦。藝術節期間的系列展覽與文化活動將于2010年9月—10月在北京進行,在2011年春節前夕,還將在臺北故宮、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臺北華山文化園區等地舉行相應的系列活動。(中國臺灣網 董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