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驚喜地發現,在市區,“不燒油”的公交大巴車已經開始試運行。這種我市自行研發的“COG”新能源示范車采用焦爐煤氣作為汽車燃料,不但減少了焦爐煤氣對外排放造成大氣污染,還能為汽車解決能源問題。
這僅僅是六盤水市近年來在發展循環經濟發展轉型升級中的一個縮影。
作為資源型城市,洗煤煤泥干化利用、礦井水治理回收利用、焦爐煤氣摻燒發電、粉煤灰制新型墻體材料、煤礦瓦斯發電及煤矸石發電等循環發展模式開啟了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紀元。
過去“傻大黑粗”的六盤水開始“變臉”,迎來了循環經濟發展的新機遇。而去年被國務院納入循環經濟區試點更是讓這座年輕的城市格外引人注目。
轉變,從“區域限批”到“循環經濟試點”
。玻埃埃纺,注定是我市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這年1月10日,國家環?偩质状问褂谩皡^域限批”這一嚴厲措施,六盤水“榜上有名”。多年以來依托豐富的煤、鐵、鋁等資源快速發展的六盤水面臨歷史性抉擇。
發展,是六盤水的現實需要;環保,是六盤水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如何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我市陣痛后唯一的、也是科學的選擇。這一年,被我市定為“環境保護年”。
時任市委書記、現任省政府副省長辛維光指出,以高投入、高消耗、高能耗、低效益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是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發展。他提出,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對待“區域限批”,切實做到“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事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毫不猶豫地去改”。
一系列“狠招”出臺,六盤水以壯士斷臂的勇氣開始了背水一戰:認真落實“環保一票否決”,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批;沒有環保措施的項目堅決不上;正在建設的沒有環保措施的項目堅決補;已建成但無法循環利用、資源浪費大的項目堅決改;規模小、消耗高、污染重的項目堅決退;效益好又環保、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扶。
同時,堅決取締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對境內的小焦化、小鋼鐵、小洗煤等落后生產能力全部取締。
僅僅三個月時間,六盤水就向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取締反彈的土法煉焦爐432節,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2592噸;取締聯體爐731節,涉及焦化業主150家,已全面完成毀爐平場工作,淘汰改良型焦爐設計總產能494.5萬噸,可削減煙塵排放3097.3噸,消減二氧化硫排放4792.2噸。
。丛拢谷,時任國家環?偩指本珠L潘岳向媒體通報,六盤水市環境違法項目經過近3個月的整改,已達到有關要求,環?偩譀Q定從即日起解除限批。
“解禁”讓六盤水暫時松了口氣
可怎樣擺脫現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能耗、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走出“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成為我市審視未來的最新命題。
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新時期新任務又對我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堅定提出,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的出路在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循環經濟發展方式。
市委書記劉一民說,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在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相統一的基礎上,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為支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合理有序開發利用資源,把優質資源真正轉化為優勢產業,形成經濟發展優勢。
我市不斷通過原料替代、工藝改造、產品設計、加強管理,優先進行企業內部的物質和能量循環,逐步實現產業內部及產業之間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和排放的減量化。
同時,強化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節能監控及污染治理,所有洗煤廢水均實現了閉路循環,所有火電廠均安裝了脫硫設施,所有水泥企業均完成了從濕法生產方式向新型干法生產方式的更新換代。在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環境質量不斷提高。
。玻埃埃鼓辏翟拢玻橙,經過專家的層層把關,我市獲得全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稱號,成為貴州省惟一入圍的城市。在眾多專家的眼里,六盤水已經初步走出一條西部資源型地區開發“金山銀山”、又保綠水青山的科學發展之路。
同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將貴州六盤水、青海柴達木、內蒙古鄂爾多斯、四川攀枝花、新疆準噶爾五個西部城市作為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從“區域限批”到“循環經濟試點”,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被社會所認可。
市經信委主任李盤春告訴記者,過去六盤水打“資源牌”、“涼都牌”,今后還要打“試點牌”,不斷加大轉變發展方式的力度。
循環,全方位多層次提升發展質量
盤縣柏果鎮的天能焦化廠很與眾不同,沒有焦化企業常見的沖天大煙囪和天燈,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氣息十足的輸氣管道。該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煉焦產生的焦爐煤氣直接通過管道賣到河對岸的黔桂發電廠,供其發電。
在天能焦化廠的賬本上,僅這一筆每年都可以為公司增加3000多萬收入。
而對于黔桂發電廠來說,每年也可節約300多萬的成本。
柏果鎮黨委書記鮑吉克告訴記者,其實在這個雙贏的背后,另外還有一筆帳值得好好計算下:每年天能焦化產生的1.34億立方焦爐煤氣用來發電,相當于每年少消耗12萬噸標準煤,少排放幾萬噸廢渣,既節約了能源,又大大減少了對大氣的污染。
更為欣喜的是,從焦爐煤氣的循環中嘗到了甜頭的天能焦化廠和黔桂電廠,還在廢水利用、中泥煤供應等方面實現循環利用,每年可以節約燃油費、燃煤管理費近500萬元,互惠雙贏的“煤電小循環”已經在這里漸成雛形。
而在市區,“不燒油”的公交大巴車已經開始試運行。這種六盤水自行研發的“COG”新能源示范車采用焦爐煤氣作為汽車燃料,不但減少了焦爐煤氣排放造成的大氣污染,還能節約能源。
六盤水人驚喜地發現,在尋找循環經濟發展路途中,自己無意間創造了新興產業,而這些都是蘊藏在轉型升級中的。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六盤水來說,不單純只是改變,更是提升。
有關人士介紹,如今的六盤水經濟發展方式更趨于多元化,產業鏈條不斷延長,產品的附加值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一系列過去聞所未聞的產業在轉型中“脫穎而出”。
煤炭是六盤水的傳統支柱產業,如今的六盤水在繼續做大做強煤炭產業的同時,更把煤炭做亮、做精、做細、做強。
從最初的以煤建市,到后來的以電興市,再到如今的以化(煤化工)強市,六盤水在循環經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老鷹山煤化工基地作為貴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煤化工項目已經開始試投產,這是歷史性的一步,有人把它看成六盤水正式邁上循環經濟發展之路的歷史拐點,而“六大煤化工基地”則標志著六盤水循環經濟之路將越走越寬。
而去年在盤縣雞場坪鄉開工建設的“煤(焦、化)———鋼———電”一體化循環經濟項目則是近年來我省產業升級方面最大的項目,該項目與發展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一脈相承,是目前六盤水循環經濟之路的最大手筆。
六盤水緊緊圍繞“煤”字做文章,源于“煤”而高于“煤”。
礦山機械機電產品是近年來六盤水“異軍突起”的產業。六枝工礦集團宏獅機械制造分公司、水礦機械制造分公司等的產品供不應求,如今六盤水的煤礦井下綜合采掘、提升、運輸設備和洗選設備已經初步實現了本地化生產。
衍生產業遠遠不止如此,煤矸石發電、瓦斯發電、粉煤灰制磚等等將煤炭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大宗工業廢棄物,變廢為寶,不但減少了污染,更豐富了經濟類型,新增了就業。
在不斷的發展轉型升級中,六盤水還把目光投向了過去尚未關注的領域。
風能、水能的開發,節能環保、食品加工、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破,讓六盤水的經濟類型更加多元化。
而作為推進工業化的重要載體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平臺,紅橋工業集中區的加速建設,更是讓六盤水有了轉型升級的依托。
如今的六盤水已經初步搭建起了“三個層面”的循環經濟框架,企業層面的“小循環”、集中區層面的“中循環”以及社會層面的“大循環”有機結合,六盤水正闊步走在建設全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大道上。
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剛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六盤水將把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循環經濟理念布局全市經濟發展的推進方向、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
發展與保護,資源型城市的新時期命題
六盤水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是國家“西電東送”、“黔煤外運”的重要基地。去年原煤產量5126.28萬噸,焦炭562.56萬噸,發電量411.49億度。
作為能源基地,六盤水承擔的不但是自身發展的問題,更承擔著為外界提供清潔能源的重要使命。
而根據六盤水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其正處于工業發展的高排放期,發展與保護的壓力可想而知。
發展與保護,是所有資源型城市的新時期命題,而年輕的六盤水正走出一條不同尋常之路:
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以規模和排放標準作為前提,提升產業質量,改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大力發展煤炭等資源的后續產業,延長產業鏈,增加下游產品的附加值,在保證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在發展過程中,各產業盡可能遵循循環經濟模式;
整合發揮煤電產業集群優勢,加強地企共建,充分發揮國有大企業在工業強市中的主力軍作用,大力發展煤—氣—化聯產、煤—焦—化聯產、煤—電—化聯產,一條以煤為依托,煤、電、焦、鋼、氣、水泥等產業構建的煤電煤化工產業鏈正在成型;
……
“六盤水目前已經進入新型工業化中期。我們將集中優勢資源,使資源優勢最大化發揮作用!眲⒁幻裾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