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是健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題中之義。經過多年的努力,遼寧省城鎮社會保障框架已經建立,但不完善,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城鄉社會保障建設發展不平衡,農村社會保障建設發展嚴重滯后于城市。筆者建議,“十二五”期間遼寧省應將城鄉社會保障逐步實現一體化、實現人人皆保障納入工作日程,通過“六化”建設推動此項工作。
體系化
我國社會保障包括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和社會救助等內容。1986年以來,我省社會保障建設在城鎮相繼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社會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互助等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但在農村僅僅建立了社會救濟、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因此,“十二五”期間,城市應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導向,鞏固社會救助制度,落實社會保險制度,積極發展社會福利項目;農村應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導向,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鞏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社會保險其他項目以及社會福利項目。
統一化
將城鎮社會保障管理相應延伸到農村,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實現機構統一、管理統一、制度統一。一是機構統一。目前遼寧農村社會保障“多龍治水”、管理不順。千山風景區、達道灣、立山區、鐵東區農民新農合歸區管。機構統一是管理統一、制度統一的前提。只有機構統一,才能克服“多龍治水”,多部門設立社會保障機構、管理成本高等弊端。二是管理統一。由社會保障的專門機構行使社會保障職能,并實行政務公開。也就是社會保障的行政管理和事業管理分開。社會保障的行政管理主要是管政策、管制度、管標準、管監督。如制定社會保障的方針、政策,會計、審計制度,監督社會保險基金的征收管理經營狀況。社會保障事業管理是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機構,負責執行國家有關社會保障法規和制度,社會保險的收繳、給付和個人賬戶的管理、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保值、增值。統一管理,政務分開,克服目前社會保障政事不分、挪用社會保險資金的現象。三是社會保障基本制度的統一。諸如統一社會保障基本內容,設立全省不分地區、不分所有制、用工形式統一的社會保險籌資比例,統一給付標準;局贫冉y一有利于勞動力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所有制企業間合理流動。
社會化
社會保障對象社會化,F代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保障對象社會化!笆濉逼陂g遼寧應實現居民、村民皆有保障。將城鎮職工保險(五險)由目前的國有企業職工、集體企業職工、外資企業職工、私營企業職工延伸到鄉鎮企業;將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覆蓋到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城市居民、失地農民;逐步將我省廣大農村人口納入社會保障范圍之內,實現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社會保障社會化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長,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勞動力資源合理流動,達到勞動力優化配置。
法制化
社會保障法制化,是社會保障管理手段法制化。健全的法律法規是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制度保證!笆濉逼陂g,遼寧在統籌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過程中,應注意協調已有的各項政策措施,使社會保障法制化,使社會保障有法可依,依法保障,有利于社會保障事業的穩定性、可靠性。
多層次化
多層次化是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就其性質而言,應包括資金保障、健康保障和服務保障。社會保障就其結構而言,可分國家基本保障、企業補充保險和個人儲蓄性保險等不同層次。上個世紀70年代,很多發達國家對社會保障作了結構調整,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如,1971年日本實現了雙層年金制結構:第一層次為國民年金制度,是全體國民強制性加入的基礎養老金制,確保了“國民皆年金”,基礎養老金為公助性保障,主要體現公平性;第二層次為農民根據自己土地經營、收入狀況自愿參加的互助性保障,是國民年金的主要補充!笆濉逼陂g,我省城鎮應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農村應在建立基本養老保險、新農合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
多渠道化
多渠道化是指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多渠道。社會保障基金由國家財政、企業、勞動者個人共同承擔。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的通常做法是,社會保障開支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雇主和雇員。雇主與雇員雙方根據政府規定和有關法律,按在職時工資的一定比例向國家社會保險機構繳納社會保險稅,用以投保。社會保險開支一部分,特別是開支大于收入部分,由政府從國家稅收中給予彌補!笆濉逼陂g我省應進一步使社會保障基金多渠道化,尤其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應按《社會保險法》規定,實現個人、集體、財政三方籌資。實行社會保障多渠道化有利于社會保障資金更充沛,體現社會保障權利義務對等原則。(作者系中共鞍山市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