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錢小芊23日在2011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表示,凈化網絡環境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任務,當前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不文明現象時有反復,我們應保持清醒頭腦。
凈化網絡環境,以免被網絡謠言的流彈擊中,這是每一個網絡人的責任和最大擔心。
網絡時代的謠言,如同超級病毒,傳播速度之快,令人愕然;社會危害之大,讓人心驚!昂髬屌巴、“艾滋女事件”、 “金庸去世”、“搶鹽”風波……這種種網絡謠言,無不讓我們教訓深刻。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網民人數龐大的今天,網絡謠言已成傳播領域一大公害。加強對網絡的管理,抵制打擊網絡謠言,是我們的共同責任。當前我國網民人數已達4.85億人,比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人口還多,一旦出現管理真空,造成的恐怕不只是混亂,而是災難。
鏟除網絡謠言生存之道,途徑有多種。作為網民首先應站穩立場、明辨是非;作為網絡管理者應提高能力水平,嚴格把關;作為政府機關,更應加強信息公開力度,及時發布權威消息,使謠言不攻自破。
諸多事實表明,讓謠言“止于智者”、“止于公開”的確是應對網絡謠言的明智之舉。然而,僅止于此顯然不夠。遏制網絡謠言,根本之道在于加大打擊查處力度,提高惡意傳播謠言者的法律成本。
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但網絡謠言的破壞力危險性卻是實實在在的,而且較之于日常生活中的謠言,網絡謠言的破壞力更大更烈。我國《刑法》對以造謠等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捏造并散布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的虛偽事實、編造恐怖信息等等行為作出有罪規定。網絡謠言,豈能逍遙法外、“高人一等”?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提供虛擬空間的互聯網,遵守法律和道德這是底線。當下除了網絡管理部門應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之外,公安網監部門也應加大對互聯網的監控力度,對散布不實信息、造成重大影響的,堅決打擊查處,讓散布謠言付出應有的代價。
凈化網絡環境,加強互聯網監管,其實也愈來愈成為互聯網世界的共識。美國最近發布報告稱,“數字世界將不再是一個沒有法律約束的疆域”,日本也擬立法制止網絡傳謠。中國作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互聯網大國,更應如此。
互聯網不是謠言滋生的樂園,更不是臭魚臭蝦的農貿集市。別有用心或以謀利刺激為目的,恣意造謠惑眾,雖或能一時得逞,但最終會自食苦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ヂ摼W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凈化網絡環境,抵制打擊網絡謠言,提高并維護網絡媒體的公信力,這應是每一個網絡人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