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古老“卓舞”跳出時代新節奏

        時間:2009-03-18 14:12   來源:新華網

          生活在中國西南雪域高原上的藏族群眾個個能歌善舞,有很多表演形式是經過世代傳承的古老藝術。在此,我們將向您介紹一種叫“卓舞”的民間舞蹈,體驗藏族舞蹈的獨特魅力。

         
        資料圖片: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貢嘎縣卓舞隊的隊員們在排練卓舞(2005年8月17日攝)。 新華社發

         

          資料圖片: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貢嘎縣卓舞隊的隊員們在排練卓舞(2005年8月17日攝)。 新華社發

         

          “卓舞”在藏語中被稱為“腰鼓舞”!白俊币鉃榧,一般在重大節慶活動中開場、謝幕時表演。作為藏族傳統舞蹈文化中一門比較特殊的藝術,也是現存世界各民族傳統舞蹈文化中最為古老的項目之一,“卓舞”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關于“卓舞”還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公元八世紀中葉,第37代藏王赤松德贊在一些佛教大師的協助下,在雅魯藏布江北岸興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時,白天工匠們辛辛苦苦修建的墻壁到了晚上就被妖魔毀掉。為了迷惑鬼神,佛教大師從達布地區邀請了卓巴七兄弟,也就是跳“卓舞”的演員,跳“卓舞”來鎮魔,從此“卓舞”就在這里盛行開來。

          位于西藏自治區貢嘎縣的昌果鄉是“卓舞”的發源地。這里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幾歲孩童,鼓聲一起,便可翩翩起舞給你跳上一段地道的“卓舞”。今年80歲高齡的扎西頓珠老人,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卓舞”藝人,也是昌果“卓舞”最年長的傳承人。如今,每當表演隊里的小伙子們聚集在打谷場上,練習“卓舞”時,扎西頓珠老人就會聚精會神地在一旁細細觀看,還不時地大聲指點、督促學員們,生怕出現一絲差錯。

          在老人眼里,“卓舞”神圣無比,是祖輩留給后人們巨大的精神財富。然而,50多年前扎西頓珠老人跳起“卓舞”的情形與之今日相比卻有著難言的苦處。他說:“我學‘卓舞’是為了向當時的西藏噶夏政府服役,每逢藏歷年家家戶戶團圓之時,我們這些所謂“藝人”都要前往拉薩去給三大領主表演節目。那時別說是工錢連個水都不給。當時社會上流傳一句話叫做“支差如打發日子”。因為是支差,雖然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技巧和方法,但是我們學得都很馬虎!

         

        資料圖片: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貢嘎縣卓舞隊的隊員們在排練卓舞(2005年8月17日攝)。 新華社發

         

          資料圖片: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貢嘎縣卓舞隊的隊員們在排練卓舞(2005年8月17日攝)。 新華社發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文化保護和發展事業,昔日偏僻的山村敲響了厚重的腰鼓聲,古老而神秘的“卓舞”重新展現了迷人的魅力。

          1983年西藏自治區為了搶救瀕臨滅絕的民間藝術,在各地組建藝術團!白课琛眹壹墏鞒腥诉叞痛稳,聽說鄉里組建“卓舞”隊,便懷著好奇的心情拜扎西頓珠為師,參加了起初由12人組成的“卓舞”表演隊。在扎西頓珠老人精心調教下,還是毛頭小伙子的邊巴次仁漸漸懂得了“卓舞”的內涵,從此便一發不可收地喜愛上了這種獨特的表演形式。他說:“由于‘卓舞’表演根據甩發、鼓點、舞步的變化不一,分十幾個小節。每次完整表演需要近7個小時的時間,背著鼓又要跳,又得甩發,弄得腰酸背痛好幾天,有時都能磨得出血。有時也覺得枯燥無味,但學習的時間越長,了解的內涵越多,心底里就越喜歡,如今只要有訓練或表演都一如既往地參加!

          當初與邊巴次仁一起學習跳“卓舞”的扎桑羅布,如今也成了一名傳授“卓舞”的老師。他不但對慕名前來拜師的學生傳授技法,而且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表演隊中來繼承自己的事業!白课琛苯o扎桑羅布和當地村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他說:“我們經常被自治區邀請參加各種典禮和活動,表演完了以后還帶我們參觀、拜佛。我們這里有些老人從來沒轉完過各個寺廟,但我們都去過。開闊了眼界,我們感到很自豪!

         

        資料圖片: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貢嘎縣卓舞隊的隊員們在排練卓舞(2005年8月17日攝)。 新華社發

         

          資料圖片: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貢嘎縣卓舞隊的隊員們在排練卓舞(2005年8月17日攝)。 新華社發

         

          與西藏傳統的歌舞表演不同,昌果“卓舞”的表演形式更加復雜多樣,僅表演者即興發揮的技巧就數不勝數。為了搶救瀕危的民間文化,昌果“卓舞”于1996年被中國國務院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山南貢嘎縣文化局局長強巴介紹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國家加大了保護昌果“卓舞”的投資力度。如今十八段的表演小節基本上恢復了15小節,還有三個小節在搶救當中。表演隊伍的規模也有起初的12人擴充到了160多人。表演形式除了傳統的男士敲鼓,我們也準備增加女生伴唱的新的表演風格!

          西藏實行民主改革以前,“卓舞”只能在寺廟和西藏地方政府舉行的各種大型慶典活動中表演外,在其他場合不允許隨意表演。而如今,人們在田間地頭、鄉村谷場耕辛勞作之余跳上一段歡快的“卓舞”成了西藏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記者 窮達 羅布次仁)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