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中秋專題
        字號:
        李漢秋:中秋話團圓

          時間:2008-09-12 10:28    來源:《人民日報》     
         
         

         

          快到中秋節了,這也是今年傳統節日“小長假”的最后一次。在“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時刻,回顧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文化內涵,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中秋節又稱月節。最早來自月亮崇拜——遠古時期,白天靠陽光,夜晚靠月光,人類看著月出月落,月缺月圓,很敬畏,自然產生了月亮崇拜。祭月的習俗綿延不絕,周朝就有拜月儀式,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祭月的壇場。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對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減淡,欣賞的態度逐步加強。八月十五,秋高氣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圓又亮;加上正是秋收季節,五谷豐登,瓜果滿枝滿架,這是一年辛勞的回報,是來年生計的憑靠。所以,中秋時節,人的心情最好。到唐代,中秋節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賞月也成為一種習俗。這是中國人調整身心的一種好方式,也是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表現。

          中國人面對中秋皓月,仿佛面對可以傾訴衷腸的密友,任何隱秘的憧憬和期盼都可以向月姑傾吐,希望得到她的護佑。中秋之夜,羞澀的少女期盼月下老人為自己牽紅繩;漢族有些地方有“摸秋”“偷”人家瓜菜的有趣節俗,土家族也有,湖南侗族則叫“偷月亮菜”;在臺灣,也有未婚少女在中秋夜偷菜的習俗,“偷著蔥,嫁好尪;偷著菜,嫁好婿”。南京等地區有“走月”的習俗,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都賞心悅目。臺灣高山族則在日月潭邊,在中秋的月光下玩起“托球舞”的游戲。各地區、各民族過節的習俗多姿多彩,但大家都享受共同的中秋。

          花好月圓人團圓,“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含義。天上月圓時,合家團圓分食月餅,這是一種溫馨的儀式。全家多少人,月餅就分切成多少份,每人都安享自己的一份。如果有人缺席,他的一份就被保存起來,盼著游子歸來享用。這里享用的絕不僅是月餅的滋味,更重要的是親情的滋味。家制月餅、分享月餅、饋贈月餅的過程,就是表達愛、傳遞愛、感受愛的過程。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月亮圓滿時,也希望人間圓滿。團圓是一種群體意識,不是個人獨好,而是周圍的人都好。親人團圓,家庭和睦,安享天倫,這在中國人的幸福指數中占有重要位置,這是民族心理。

          不過,團圓又不限于家庭!皣摇,國是擴大了的家。團圓也要擴大到全民族,這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國家團圓就叫金甌無缺,金甌是圓的,沒有欠缺,代表領土完整統一。中秋節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昂I仙髟,天涯共此時”,中華兒女即便分散在天涯海角,在月光下的中秋也會共同心動,共同感應,“千里共嬋娟”。這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契機。所以不可輕看團圓意識,這是愛家愛國的深層心理元素,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資源。

         
        編輯:董潔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