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日研討,授課專家和學員總結了幾方面的建議。
其一,推動戰略重組,兼并重組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要依托大企業平臺,以資產、資源、品牌和市場為紐帶,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鼓勵大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海外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形成完整產業鏈,增強綜合實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同時,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推動企業重組的作用,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并重組。積極探索設立專門的并購基金等兼并重組融資新模式,完善股權投資退出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企業兼并重組。
其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國工業大而不強的癥結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金碚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評價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成果是比較突出的,但如果就工業整體發展狀況而言,則不能令人滿意,“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國技術創新的整體體制和機制存在問題。技術創新尤其是核心技術創新,是在一種普遍的創新氛圍或者狀態中實現的,不可能脫離整個創新的機制單獨完成!
許多企業負責人建議,中國“特別需要”實行鼓勵創新的政策,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具體操作中,要注意培養兩個核心要素,一是要擁有核心技術,二是注意不可復制性的建立,包括在產品設計、開發能力上的不易被復制性,同樣在營銷模式上也要有所突破。
其三,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內控體系,逐步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斷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經營運行質量。積極推進大企業集團管控,進一步增強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和控制能力。積極采用現代信息通信等先進適用技術,深化先進適用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推進信息化時代管理創新。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強董事會的建設,使董事會真正發揮戰略管理的職能。鼓勵民營大企業建立非家族成員占多數的董事會,擔負起對管理層的選拔重任。
其四,推進企業國際化進程,加強引導和協調。企業“走出去”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等多個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研究制定支持大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政策,加強政府間融資平臺建設。加強海外投資風險管理,引導企業完善風險控制體系。大力推進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自主品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積極收購國外品牌。
其五,提高政府服務管理水平。研究建立健全統一的企業協調機制,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強對企業指導、服務和協調。既支持國有大企業發展,也多種渠道扶持民營大企業的發展。指導企業加強對標管理,通過與國際同行先進水平進行對標,找出差距和追趕目標。加強對大公司的信息引導,為促進企業發展做好服務。
實施企業家培養機制。建立世界級企業家的培養機制,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以戰略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為重點,加快推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創新精神和經營能力的優秀企業家!(文/李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