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在臺北最大的垃圾堆上喝咖啡

        2015年01月21日 07:5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北市北投垃圾焚化廠煙囪上的旋轉餐廳。資料圖片

          近日,記者在臺北最大的“垃圾堆”上喝了一杯別開生面的咖啡。是的,這個窗明幾凈的旋轉餐廳,就建在北投垃圾焚化廠120多米高的大煙囪上。往下看,淡水河與基隆河蜿蜒流向天際,岸邊多是高檔住宅!30年前,河上漂的都是垃圾,甚至還有死貓死狗,臭得要命,哪有人在旁邊?”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吉對記者說。

          從“瘟神”到搶手貨

          游臺的旅客都同意,干凈是臺灣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但他們可能想不到,就在二三十年前,臺灣還是一副遍地垃圾的景象。臺北算好的,南部垃圾都直接扔街頭,高雄等有重工業的城市“空氣都是黃的、臭的,污染比今天北京霧霾嚴重多了”。

          臺灣如何用20年時間成功變身?陳龍吉可能是最適合講這個故事的人,臺北的三座垃圾焚化廠都是在他任“環保署副署長”時,親手規劃興建的。

          1987年,臺北在內湖區建起第一座垃圾焚化廠,建設過程充滿阻力。建廠之前,周邊居民極力反對,怕臟、怕臭、怕空氣污染,甚至怕風水變壞,怕受到詛咒都成了理由。其后全臺陸續建起24座垃圾焚化廠,幾乎每座都遭遇民眾抗爭,其中彰化溪州的焚化廠,開工之日甚至動用了3000警力。

          廠建好后,環保團體不斷挑刺,例如發現附近一棵樹葉子黃了,就說是焚化廠的錯;居民也多有疑慮,有人發現煙囪竟然不冒煙,就質疑是不是“白天故意不燒,晚上偷偷燒”。陳龍吉說,他請里長過來看,里長守了3天,發現焚化爐確實一直在燒,才說“啊呀,我真是冤枉了你們”!

          再到后來,垃圾焚化廠從“瘟神”變成了搶手貨。因為廠周圍的環境不但沒有變糟,而且廠內還添置了大量的公共綠地和休閑娛樂設施,供區內居民免費使用。除此之外,區內居民還可獲得電費補助,外加每年總額高達數千萬元(新臺幣,下同)的回饋金。

          現在的北投垃圾焚化廠除了有垃圾車進出,看起來就是個大公園:沒有煙塵,聞不到異味,大片綠地圍繞著游泳館、健身房、網球場、慢跑步道、籃球場……大煙囪上的旋轉餐廳是著名地標,成了約會的好去處。

          “開始抗議得最厲害的那個議員,后來大喊‘我也要’,要求在他那一區也建焚化廠!闭f起往事,陳龍吉忍不住笑出聲。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