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兩岸學者共話“國學”:固文化根源 揚華夏文明

        2013年10月27日 01: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南寧消息 “沒有什么詞能夠像‘國學’一樣,超越政治、經濟、地域的阻隔,將海峽兩岸的文化情感深刻地聯結在一起。共同的文化根源使我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心同德又能夠使我們兩岸同胞攜手同行,列于世界民族先進之林,創造出炎黃子孫的燦爛明天”。

          10月26日,第九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廣西南寧開幕。當天下午,參加論壇的兩岸教育界人士就深化兩岸教育交流合作議題進行了研討,呼吁雙方借鑒經驗,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深耕國學文化,維揚華夏文明。

          一、何為“國學”:立國之源興國之道

          究“國學”源頭,臺灣輔仁大學國文學系教授趙中偉說,“國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不過,這里的“國學”,是指國家主辦的中央學校,專門培育貴族子弟。

          現今所稱“國學”,相對于“西學”,為中華文化的總稱,即中華學術,涵蓋古今。趙中偉說:“一個國家所有的學術,稱為國學,就是中華學術、中華文化之總稱!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郝芳華持相近觀點。她認為,“國學,簡而言之,就是中國的學術”,“所謂‘國學’,實際上便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國學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先賢章太炎在《國學講習會序》中有過一段論述:“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能立者也!庇纱丝芍,國學不僅是立國之源,更是興國之道。

          所以,參加研討的廣西師范大學校長趙艷林作出了本文開頭引用的那段論斷;郝芳華認為,“國學教育成了體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趙中偉說,“國學教育的核心是儒學,儒學的核心是經學”,“如果放棄了經學,不重視經學,不僅摧毀了中華文化的根基,且滅絕了國人正念向上的目標方向”。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陳佳慧 ]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