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劉國奮:兩岸應積極促成盡早簽署文化協議

        2014年11月08日 07:50: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劉國奮在研討會上發言。(中國臺灣網 李杰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8日騰沖消息 全國臺灣研究會7日在騰沖舉辦“1995-2015:兩岸關系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劉國奮在會上提出,兩岸文化認同事關國家認同,要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兩岸必須進一步深化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促進兩岸的文化融合。為此,兩岸有必要盡早簽署文化協議、建立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機制。

          劉國奮指出,兩岸文化同源,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李登輝主政后期,啟動了“文化臺獨”活動,對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擴大和兩岸文化的融合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在文化教育方面,李登輝當局采用最為毒辣的一招是,1997年對臺灣中學生強制實施“認識臺灣”課程,采用所謂“同心圓理論”的“分離史觀”,對臺灣青少年進行“去中國化”的洗腦式教育。

          與此同時,李登輝和陳水扁當局不僅阻撓兩岸文化交流,而且還竭力鼓吹臺灣文化的“獨特性”和“優越性”,強調兩岸文化的“差異性”。尤其是“臺獨”人士竭力夸大兩岸文化的“差異性”,并從政治文化角度來抵制兩岸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對此劉國奮指出,由于兩岸長期分離,兩岸文化發展是有其各自的發展路徑與特點,兩岸文化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平心而論,其差異并不大,而且這種差異還可以在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中成為相互取長補短的方面。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