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彭州6月6日電(記者 朱旭東、趙葉蘋)在彭州市龍門山鎮街村和九峰村受災群眾安置點,北京惠蘭醫院的兩位志愿者將帳篷搭在安置點門口,守護著安置點800多名受災群眾的健康。
。对拢等障挛,記者見到她們時,一位感冒的受災群眾正在問診。由于志愿者死活不愿說出自己的姓名,只能稱呼她們為
志愿者。聊天中得知,自從安置點設立后,她們就在這里安營扎寨了:“雖然這里有個姓趙的村醫生巡診,但他每天都要回家,我們一直和受災群眾住在一起,他們隨時可以過來就診!
志愿者說,災區條件非常艱苦,她們這些天開始讓一位小孩幫助測量帳篷內的溫度!皫づ駜茸罡邷囟纫呀洺^40多攝氏度了,災民們很容易患中暑之類的疾病!敝驹刚弑硎,她們帶的藥物很快用光了,由其他志愿者在不斷地往醫療點送藥!拔覀円膊恢朗裁磿r候離開!
說話間,幫她們測量帳篷溫度的小家伙蹦著跳著過來了,志愿者心疼地看著孩子:“你這個傷口大王,這幾天用了我多少創口貼啦?”只見孩子的手上腿上有好幾處傷痕,全是這些天騎車摔的,志愿者只好每天給他換藥,小家伙自己也學會抹藥了。
志愿者的供給還不如受災群眾,受災群眾有附近官兵們免費提供的一日三餐以及政府發放的救災物資,志愿者只能吃自己帶來的面包和方便面,飲用水喝完了,就到山上打泉水。
經過近二十天的堅守,志愿者的臉上早寫滿了疲憊。記者無法用語言表達對她們的敬意,只好從車上搬下半箱礦泉水留給她們。記者深知,在這次抗震救災過程中,有很多默默無聞的志愿者和她們一樣,用自己的方式在幫助著災區。像一朵一朵默默無聞的小花。